第609章 不打不长记性
清化码头。¥♀八¥♀八¥♀读¥♀书,.2≠3.o◆ 郑家船队再一次来到。 一艘小船驶向码头,船上站着两人,一名全身穿着华夏军海军军服的李力,还有另外一名是郑家的代表郑田。 有了李力,这艘小船很容易进入了清化码头。 郑田发现,哪怕郑家船队进入清化海面,造船厂还在乒乒乓乓的打造船只,根本就不受影响。 李力乃是崔忠心的副手,这次回到清化也是向天波说明吕宋岛上局势。 两人没有被带到天波府邸,而是直接来到海边军营。 房间内,李力简单的把吕宋岛上发生的事情向天波禀明。 “崔忠心不错!” “想不到郑芝龙在他小子手上吃了大亏!” “拿云飞一人换五千人?郑芝龙也太会做生意了吧?” 天波也是乐得不行!想不到这个海盗犯了这么一个错误。 “王爷,我家大人说了,有什么条件请王爷提出!”郑田边说边看天波的反映,心里面直打鼓。 “先下去休息吧!” “王爷?“ 郑田被人带下休息了。 现在的情况对华夏军有利,但要想用这五千人遏制郑芝龙?怕是不可能,但现在天波需要时间! 随后在天波的授意下,这件事情由张参谋和郑田谈判。 什么先释放云飞回到清化,还要见到人在继续谈? 另外对这五千人更是提出千万两白银的要求,其实做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已。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 郑芝龙先是把大部份海船撤回夏门,然后派人把云飞接回到清化,这毕竟是谈判的首要条件。 然后双方在赎金的金额一谈再谈。 不知不觉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云飞一行人安然回到清化,郑芝龙这边也终于下了最后通牒,三日内给出答复,白银最多一百万两。 东北这边发生的松山之战早就传到清化了,天波想不到皇太极哪怕被华夏军打成这样?对付明军怎么还是这么容易? 清化海面。 郑森已经到来。 “父亲!“ “大木!坐!“ 这两个月时间,郑芝龙很憔悴,也可以说是心累,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华夏王同意释放二叔了吗?“ “我已经给出沐天波最后三天时间考虑!” 本是最后警告,但从郑芝龙口中说出,感觉有气无力的感觉。 “报!“ “启禀大人,郑田已从清化归来!“ 郑芝龙对着传令兵挥挥手,话都懒得说了。 “什么?沐天波冬季才能回到清化?“ “啪啪!“ “啪啪啪!“ 郑芝龙彻底愤怒了,把桌上所有瓷器都打碎了。 郑森对着郑田挥挥手,示意先出去,然后走到郑芝龙身边说道:“父亲!华夏王这是为了拖延时间! 请父亲大人先回厦门,此事交给儿子做主!“ “大木!为父何尝不知了?“ “但?“ 郑芝龙当然知道,但他没办法啊? “父亲!儿子愿上岸!“ “不可!“ “现在沐天波这个小人,要是把你这看押了?为父如何办?“郑芝龙可不想自己的儿子再一次被沐天波bǎngjià了。∷八∷八∷读∷书,.2∞3.o≠ “父亲?“ 郑芝龙对着郑森挥挥手,示意出去,他想静一静。 “父亲!到现在为止,华夏军的战船可是没有出现在附近海域,要是他们突然回到清化? 父亲的安危?“ 郑芝龙听到郑森话后,也是一惊,要是自己被俘,怕是整个郑家船队真得是要完了,但心里又不甘,问道:“那你二叔的事情?“ “父亲!二叔在吕宋岛被俘!沐天波摆明是拖延时间,救二叔?只能靠我们自己!“ “你的意思进攻吕宋岛?“ 郑森点点头。 郑芝龙反复想了好久,觉得目前只有这个主意不错,总比天天在清化海面上好。 随后父子两人商量,等到季风过后,在十月份发兵,一举攻下吕宋岛。对于崇祯的圣旨?郑芝龙反映很平淡。 清化的海面再一次风平浪静。 天波一直待在清化,什么冬季返回?全是借口而已。 “全走了?“ “是的王爷!“ “你认为郑芝龙如何应对?“天波问到张参谋。 “以郑芝龙的习性?怕是要报复!“ “不管了,兵来将当,水来土掩!“ 现在安南沿海聚集了四个军的华夏兵,接近十万人,要是郑芝龙敢上岸来?怕也是讨不到好处。 至于吕宋岛? 只要坚持到王升带领船队回到清化?到那时吕宋岛上的华夏兵就会得到dànyào的补充,在岸上?华夏军根本就不惧郑家兵…… 京城。 一个多月前,松山战败的消息传入京城。 崇祯得知后,更加惶恐,频频招集大臣商议对策,如何对抗清兵? 在这一个月内?奏折上了无数封?但真正有建设性的意见,崇祯认为没有几条。 什么攘外先安内? 强军? 重视火器! “皇上!“ 王公公手上拿着一封奏折,慢慢走进书房,平常一直稳当的王公公,今天手却是抖的。 崇祯也没有在意,打开一看,奏折直接从手上划落到桌面了。 宁远已被清兵占领! 这代表着清兵已经直接威胁到山海关了,大明阻挡清兵只剩下山海关了。 崇祯整个人都靠在椅子上面,浑身无力。 这还要从松山之战结束后说起,皇太极听到葡萄牙和荷兰两国拒绝和清国贸易,在范文程等人的建议下,认为还是先把山海关外的威胁消除。 携大胜之威,围攻宁远城,最终诱降主将,一举拿下宁远城。 至于火qiāng火炮的发展范文程认为既然这条路已断?那就全力自我发展,反正当初宁完我不光购买火器,也从两国手上招集多名工匠。 现在主要问题,是原材料的缺乏。 所缺金银?大明攻不进去?那只有朝鲜喽! 范文程和宁完我两人联系大明山西八大商,准备采购原材料,金银交给驻守在朝鲜的莽古尔泰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