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万历强明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一章:银币,银行与邮局

第一百四十一章:银币,银行与邮局

    走在前往乾清宫的路上,张居正构思着语言,思考着该如何向万历说明自己的想法。

    毕竟,之前他也同意万历的要求,同意朝廷以后结算采用银币。现在忽然出尔反尔,应该也要有足够的理由和说法。

    人都是短视的,张居正在朝政上很有战略眼光,能够看得很远,但在这种问题上,看的并不远,当时为了向皇帝借到钱,只好顺嘴答应了万历的请求,没想到,这件事情背后,竟然有着如此大的影响。

    真要是按照万历说的来做,那这火耗一层一层的堆积下去,将会成了致命缺陷。

    张居正很快就来到了乾清宫外,看着那巍峨的皇宫,张居正终于走了过去。

    没多久,张居正便来到了暖阁中,坐在了万历前方。

    看着一脸笑容的万历小皇帝,张居正说道:“陛下,臣今天有一桩要事。”

    万历看着他,问道:“先生前来,所为何事啊?!”

    张居正说道:“陛下,臣在江陵施行一条鞭法、清丈田亩以及摊丁入亩以来,效果显着,为朝廷带来了不少收入,然而,在这其中,有一个问题至关重要,事关朝廷安稳,故此,臣不得不过来!”

    这话倒是让万历有些摸不着头脑,新政不是好好的?怎么忽然之间还事关朝廷的安稳?

    万历压住性子,问道:“什么事情,竟然有如此重要?!”

    “回禀陛下,一条鞭法是将所有的税收以及徭役全部汇集到一起,然后折算成白银上缴。但是,百姓们日常所使用的白银,品相都不怎么好,上缴到官府后,为了运输方便,需要将这些白银熔铸成银锭,这么一来,就产生了损耗,为了保证银锭的品相,于是就会向百姓征收一定的损耗,这称之为火耗。”张居正先是向万历解释了一番什么叫做火耗。

    其实,万历早就知道什么叫做火耗,对于张居正的这些解释,早已经心知肚明。

    “然后呢?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万历装作不懂的样子。

    张居正接着说道:“陛下,百姓们上缴的白银需要熔铸成银锭,会产生一定的火耗,这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不小的负担。

    地方上的这些银锭在运输到朝廷之后,是先进入户部还是先进入外帑铸造成银币之后再进入户部?

    根据之前陛下定下来的规矩来看,朝廷的日常结算应该以银币为主,那这些银锭就会先进入外帑铸造成银币,再进入户部。

    臣想问问,要是银锭进入外帑铸造银币,是不是也会有火耗?如果有,那这火耗大概在多少?”

    万历听出了张居正的担忧,无非就是害怕自己也会像那些地方官向百姓收火耗那样,向他们收取火耗。

    “那先生是如何认为的?觉得,朕的外帑,也会如同那些地方官,向户部收取火耗吗?!”万历问道。

    张居正面不改色,虽然被万历说中了,可他还是毫无变化的说道:“陛下,地方火耗,是由百姓承担,若是户部的银锭也有了火耗,恐怕,到最后,也会落在百姓的身上,这样一来,百姓身上的负担就会重上很多。

    江南银多而粮贵,江南的这些百姓,倒是可以接受,但对于陕西、山西等地的百姓来说,银少而价贵,势必会让那里的百姓无法承受,造成抛荒逃难。”

    “是啊,陕西那边的白银少,价格昂贵,若是这么一层层的加下去,到最后都会压在百姓的身上,朝廷的这些官员们,自然不会为百姓着想,甚至还会抓住这个机会,上下其手,中饱私囊。”万历的语气变得阴沉起来,听的张居正有些郁闷。

    这话不就是在说,朝廷的这些官员们靠不住吗?这不就是在拐弯抹角的骂人么。话虽如此,可张居正却无法辩驳,事实上就是如此,朝中的官员就是如此。

    不然,“衣冠禽兽”这个名词是怎么来的?

    “所以,先生的意思是,让朕收回朕之前的决定吗?!”万历再次说道。

    “臣以为,应该顺其自然,这样能减轻百姓们的负担。”张居正说道。

    确实,用百姓的安危来压一个皇帝,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只要这个皇帝要脸,就不可能无动于衷。

    但是,张居正还是小瞧了万历。

    “其实,朕之所以让朝廷各部用银币结算,正是为了消除火耗。”万历掷地有声的说道。

    这话让张居正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黑了不少。

    正是为了消除火耗而采用银币结算,这话怎么看怎么虚假。

    在张居正看来,火耗只会因为使用银币而泛滥,不会因为使用银币而减少。

    张居正看着还执迷不悟的万历,再次开口劝道:“陛下,银币只会加重火耗,不可能降低火耗。虽说,在新政的初期阶段,或许不会有多么严重,以后可就说不准了。人性本贪,谁也不敢保证以后。”

    “哈哈哈哈!”

    万历笑了笑,说道:“那朕要是说不呢?!”

    “陛下,臣以为,为天下生民计,还望陛下三思。”

    张居正忽然跪了下来,朝着万历磕头,脸上满是郑重。

    一时间,暖阁鸦雀无声,万历静静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张居正。

    良久之后,万历走到张居正身前,将他搀扶了起来:“其实,银币确实是消除火耗的好方法。无论是哪个地方的百姓,在上缴赋税时,全部缴纳银币,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比如,张三今年上缴的赋税应该是三两银子,要是按照一条鞭法来看,在交完三两银子之后,还要再缴纳七八钱的火耗银,而这些火耗银对于百姓来说,仍然需要用粮食兑换,这无疑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银币是铸造好的钱币,张三再缴纳赋税时,就不需要额外缴纳火耗银,如此一来,只需要缴纳三枚三两银币,如此以来,百姓的负担不就是减轻了吗?这对于百姓来说,难道是坏事吗?!”

    这话让张居正更纳闷了。

    京城市面上,一两银币都能兑换一两五钱的市银,那缴税的百姓,想要兑换银币,岂不是要先把粮食换成市银,再兑换成银币,这样一来,火耗还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况且,银币目前只有京城才能兑换,地方上的百姓到哪里去兑换?他们难不成还要跑到京城来吗?这显然不现实。

    张居正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还是觉得万历的这个说法不对。

    万历解释道:“在新政实施的地方,设置外帑银币兑换点,专门帮助百姓兑换银币,兑换时不需要百姓用市银兑换,而是选择用粮食、布匹或者其他农作物兑换,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用银白来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布匹或者其他农作物。”

    在地方上帮助百姓兑换银币,当然要用实物来兑换。

    一是百姓手中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白银,想要兑换银币,就需要先把粮食换成白银,然后再兑换成银币,这样一来,百姓仍然要付出一些损耗,所以,直接让百姓用粮食兑换最佳。

    何况,市面上的白银品相不一,要是按照一两白银兑换一两银币的话,恐怕会被别有用心者钻了空子。一两杂质太多的白银,兑换一两品相不错的银币,怎么看怎么亏,所以这个法子是不行的。

    二是,随着一条鞭法的施行,朝廷只征收白银,虽然在短时间内为朝廷带来了巨大的税收,但也造成了朝廷物资空虚,储备粮食不足。到时候,发往边关的军饷,只能发放银币,这就会导致边关粮价飙升,导致白银贬值。

    用银币兑换粮食,刚好可以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为朝廷带来最够的粮食储备。

    这种方式会将银币与粮食锚定在一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广银币的传播,为后面万历的统一货币带来更大的便捷。

    在明朝这个时代,强行推行统一货币,是一件很费功夫,很费时间的事,甚至还能引起混乱。

    采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能在最大程度上消弭这些影响。

    一来二去,施行个三五年,银币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自然会稳固如山,到时候,统一货币,水到渠成。

    等时机成熟了,就可以推行银票了,发行以国家信誉为主的纸质货币,培养发达而又成熟的金融业。

    在使用银币的同时,甚至还能在根本上,阻止火耗的发生,对朝廷好处无穷。

    当然,地方上火耗就绝不止的原因,除了人性本贪之外,俸禄低还是一个重要原因。

    张居正在成为首辅后,采用胡椒和苏木折俸虽然有些效果,可也只能施行一次,后面要是接着施行,是会出大问题的。

    万历洋洋洒洒,说着自己的解释。

    张居正的脸色很精彩,时而兴奋,时而沉思,时而紧张。

    不得不说,银币确实是一个好东西。

    他万万没有想到,仅仅只是一枚小小的银币,就能解决这么多的问题。

    兴奋之余,他又细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个年幼的皇帝。

    是不是,从一开始,他就想到了这些?

    从银币铸造出来之后,他就有这些想法?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真是一个神人了。

    有智慧的人,走一步看一步,有大智慧的人,走一步看两步,有旷世之才的人,走一步看三步。

    眼前的这个小皇帝,走一步,看百步,不仅考虑到了新政的弊端,甚至还考虑到了解决方法。

    “臣,臣以为,以为,陛下此举,甚好,甚好。”张居正心情激荡的说道。

    每次和万历交谈,总能带给他一些新的体验,这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

    虽说他是万历的老师,但就好像,自己才是万历的学生一样。活了这么多年,分析问题,还不如一个小娃娃。

    不过,张居正还是有些疑问:“陛下,只是不知道,这个银币兑换点该如何处理?让谁去负责?是户部,但是外帑?!”

    张居正有些担忧,如果以后天下的税收都按照银币来进行收缴的话,那外帑的权利将会再次膨胀,甚至能够压倒户部。

    关键是,外帑是宫中的衙门,朝廷官员无法掌控,这对于张居正来说,风险有些大。

    但要是让户部管理,张居正又担心,恐怕皇帝不会同意,毕竟这里面仍然有利可图。

    万历早就做好了安排,兑换点当然不能由太监掌控,全国各地那么多地方,基本上每个县都需要安排,一个兑换点少说也要二十来个人,这得要多少太监才能够?

    况且,太监这个群体有很大的局限性,可用,但不能放肆的用,要有一定的节制。

    对于万历来讲,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那些宗室子弟。

    首先,宗室子弟足够多,其次,宗室子弟好掌控。

    明末的宗室数量很多,放任他们吃垮大明,还不如把他们利用起来,充当万历的爪牙。

    在朝廷中枢,让宗室子弟担任吏员,掌控朝廷动向。在地方上,让宗室子弟管理兑换点,同时充当耳目,监控地方。

    地方上有任何风吹草动,万历即便不依靠驿站体系,文官体系,也能及时获知。

    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用的好了,会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万历还有一个伟大的想法,那就是建设链接天下的邮局体系,真正做到互通有无。

    兑换点以后将会遍布每个县,将这些兑换点连接起来,自然而然的就是邮局。

    时机成熟了,这些兑换点就会变成银行,变成邮局,变成递送物资的中转地。

    随着商业的繁荣,势必会带来物流的发展。而这些兑换点,自然就能发挥作用,带来大量就业。

    “朕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先生不用担心。”万历笑着说道。

    这时候当然不能说明自己的想法,不然,谁知道张居正会不会胡思乱想。

    “既然如此,那臣就先告退了。”张居正说道。

    “先生放心吧,朕,可不是那种祸国殃民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