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官场调教在线阅读 - 第554章 另类的衣冠禽兽

第554章 另类的衣冠禽兽

    <=

    第555节

    黑铁胆说,不错,因为按照明代服制的规定,当时的官员穿的袍子上是“文禽武兽”,只有“当官的”才能穿上绣着飞禽或绘着走兽的官服。老百姓与衣冠禽兽可沾不上边。

    文化局长小米说,是吗?黑书记,给我们说说。

    黑铁胆就说,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最能衬托皇帝“龙形象”的东西当然就是禽和兽了,所以明代官员的服饰规定:文官的官服上绣禽,武将的官服上绘兽。“衣冠禽兽”在当时遂成为文武官员的代名词,原本是代指“当官的”的褒义词。

    副县长江一英说,噢,还有这讲究。那古代官袍上都有哪些飞禽和走兽?

    黑铁胆说,明代官员分为九品,服饰则按照官阶的品级有着严格的规定。据考,在衣服上绣绘飞禽走兽的补子以区分官阶的制度,最早始于明洪武时期。补子就是一块缝在官员服装上的布,上面所绣的不同禽兽,代表了一个人官位的大小。所以,古代官员穿的袍子也叫“补服”。自明代开始,“补子”作为官服上的等级标志,沿用了近600年,成为封建等级制度尊卑高下最突出的代表。

    副县长李士珍笑笑说,那就像是现在部队中的军衔了,一看,就知道你是什么级别。

    黑铁胆说,差不多。明代服制文武官员的袍子分为三种颜色,补子是文禽武兽。一品至四品袍子的颜色为绯色,五品至七品袍子的颜色为青色,八品至九品袍子的颜色为绿色。九类文官补子上的九种飞禽分别为: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鸂鶒;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

    万年红笑道,还有绣鹌鹑的。鹌鹑也上了衣服,怪不得是九品。

    黑铁胆接着说,武将一品和二品都是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和七品都是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

    清代官服补子的鸟兽纹样和等级与明代大同小异,但个别的有所变化。文官的补子八品换成了鹌鹑,九品换为练雀。武官一品改为麒麟,三品改为豹,四品改为虎。

    小米说,有意思,官越小衣服的颜色越鲜艳,而补子上的禽兽越小。从狮子老虎到海马。

    黑铁胆最后强调说,由此可见,“衣冠禽兽”当时曾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词语,本为褒义。“衣冠禽兽”演变成贬义词是在明朝中晚期,那时由于官场**,某些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如同牲畜,老百姓就渐渐地将“衣冠禽兽”这个成语作为贬义词来用了。

    江一英说,这么说,衣冠禽兽这个词始终都指的是当官的。褒义是它,贬义还是它。

    黑铁胆呵呵一笑说,我们争取都当不是禽兽的衣冠禽兽。

    宋长江说,这,这也太拗口了。反正,我们大家不当衣冠禽兽就是了。

    江一英说,就是。

    万年红翻开手机给大家念了一个段子:领导去某个村视察工作,晚饭安排在一牧民家。领导客气让牧民先进门,牧民受宠若惊说:“还是领导前面走,我们放羊的,在牲口后面走惯了。”乡长吩咐牧民端上一盤领导最爱的羊骨头。领导边啃边说:“‘味道不错。简单点就行了,不要搞得那么复杂嘛!”牧民忙说:“哪里,哪里,不值几个钱的东西,平时这都是给狗啃的。”乡长见状招呼牧民坐下来多吃饭少说话。牧民说:“领导先用,俺不忙,每天这个时间我得先喂驴,然后才吃饭,都习惯了。”乡长气急,喝斥道:“你会不会说人话?”牧民哭丧着脸:“俺是放羊的,一生都只和畜生说话……”

    听罢万年红的段子,黑铁胆也笑了,他拍了拍胸膛说,这个段子好,也许在村民的眼里,领导也就跟牲口、狗、驴差不多。

    宋长江笑着说,领导是衣冠禽兽,领导是畜生,这领导都变成啥子玩意了。

    黑铁胆回到家里,想了想县衙的事,仍觉得意犹未尽,他甚至还从几个西山县衙中的县太爷的身上找到了可以警示当代干部的地方。

    黑铁胆觉得,当官的称为父母官,那是老百姓自发拥戴的称呼。而当代仍有一些官员自称是老百姓的父母官,显然是弄错了关系。客观地讲,官员是由纳税人养活的,老百姓才是官员的衣食父母。而官员呢,理应是人民的公仆。

    细想想,那些自称为百姓父母官的人,很多都是标准的衣冠禽兽。

    在干部管理上,黑铁胆想了许多,比如明代的朱元璋。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朱元璋惩治**的力度是最大的,在开展廉政教育上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老百姓的生活贫穷依旧,达官贵人却穷奢极欲。朱元璋十分焦虑,决心整治这股官场奢侈风气。

    适逢皇后生日,众多官员都来贺寿。朱元璋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是两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众臣不解,朱元璋解释:“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大臣听罢,才知道朱元璋的用意。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即是榜样,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为了严峻法纪,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主持编写颁布了比历代刑律更为严厉的《大明律》,推出“剥皮揎草”,并以皇帝诏诰的形式发表《大诰》。

    他规定官员贪污数额在六十两白银以上的就要处以死刑,七品知县相当于现在的正县级干部,每年工资九十担大米,按当时物价,折合白银正好是六十两,科级干部每年名义工资是六十六担大米,折合白银四十四两,也就是说贪污了一年或一年半的工资额就要杀头,杀头后还要枭首示众,并且剥下他的皮,皮里填上草,把这“人皮草袋”置于衙门里官座旁边,新任官员每日在草袋旁边办公,目的是起到警示告诫作用,此为“剥皮揎草”。

    而《大诰》是朱元璋处理的贪污受贿、为非作歹的案例汇编。为了达到“户户有之”,一共印了1000多万册,创造了印刷史上的奇迹,须知当时中国不过5000多万人,还有一大半是文盲。为了让《大诰》深入人心,朱元璋命令把《大诰》列为全国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要从中出题。

    此外,凡县令以上级别的官员上任前,他都要亲自进行廉政谈话,告诫赴任官员要廉洁公正、注重cao守。

    他还别出心裁,设专人每天五更在谯楼上吹起号角大声唱道:“为君难,为臣又难,难也难。创业难,守成更难,难也难。保家难,保身又难,难也难!”提醒官员们要廉洁自律,不要妄生邪念。

    即便如此,贪官仍是络绎不绝,前任倒下,后任继续,可谓前赴后继,飞蛾扑火。直到临死,朱元璋感叹:“吾欲除贪赃官吏,为何朝杀而暮犯”

    朱元璋的廉政教育制度不可谓不严,教育规模不可谓不广,教育层次不可谓不深,但在治理贪官的问题上依然是失败的。

    究其原因,黑铁胆觉得,用政治经济学观点,是封建制度局限性造成的,想依靠教育的作用反腐倡廉是行不通的。想用重典反腐也是靠不住的。

    看来,剥皮揎草还真不行,重典有其局限性。

    现在,中央制定出台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体系实施纲要》,黑铁胆觉得,这样一个纲要,应当说是一个更人性化的重典,眼下可以在西山的党员干部中好好实施。

    另外,原政协主席罗明亮已经被执行了死刑,这是多么鲜活的反面教材啊!黑铁胆觉得可以用罗明亮的事,把上次搞的那场干部作风教育推向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