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一品仵作在线阅读 - 第十七章 家法,偶遇

第十七章 家法,偶遇

    “你知道此事?”元相国惊诧道。【】

    “英睿进美人司的缘由已跟我说了,只是此乃她的私事,儿子不便说。”元修垂首道。

    暮青来盛京是为了查凶报仇,她的杀父真凶尚未查到,此事自不可说,且周二蛋之名乃冒名顶替,暮青又是女儿身,其中自有许多不可说。

    “你!”元相国气极,“一个军中低级将领值得你为她保守私密?”

    “值!”元修抬眸望着元相国,字字如铁石,“爹,英睿救过我的命!一次在狄部王帐外,若非她发现身后帐中埋藏有箭手,我已万箭穿心!一次在流沙坑中,若非她懂得脱身之法,我已被流沙掩埋!地宫前殿,她看破机关,救殿中人于火油浇身烈火焚身之险!甬道里是她为我拔箭治伤,三岔路口、地宫圆殿,皆靠她指明道路,若没有她,爹今生便见不儿子了。”

    “愚蠢!爹真怀疑你在边关是如何百战百胜的,身为大将军,日日制敌策,看人竟如此浅薄,不识人心之险!”元相国不为所动,反怒斥元修,“暹兰大帝的陵寝机关深诡,一介村野匹夫怎懂得破解机关之法?”

    “朝堂才有叵测人心,边关儿郎皆是赤子之心。”元修目沉如渊,反唇相讥。

    元相国气极,连声道:“逆子!逆子……你果真对议和之事心有怨言!”

    何为朝堂人心叵测?

    元家把持朝政多少年了,这话与其说在骂朝官,不如说他在骂他爹!

    知子莫若父,他不仅对议和之事不满,他还不满元家这些年来所谋之事。

    “跪下!”元相国怒喝一声,元修甩袍便跪,战甲未卸,铿地一声,端的是铮铮铁骨!

    元相国见此眼里烧出怒火,大步出了书房,道:“去请家法来!”

    管家陶伯一惊,不敢有违,却问道:“回相爷,家法在祖宗祠堂里供着,施家法该去祠堂外头……”

    “这逆子没脸见祖宗!”元相国打断陶伯的话,华袖一拂,怒风直扑陶伯的脸。

    陶伯垂首,躬身而退,到了书房院外,对长随道:“快去禀夫人!”

    长随匆匆忙忙去了,华氏刚回屋里,热茶还没品完一盏,闻讯惊起,茶碗啪的一声打碎在地,由婆子扶着便往外去。但元家书房乃是重地,华氏也进不得,只能在书房院外急问:“相爷何故责罚修儿,竟要动用家法?”

    书房的门关着,听不见里头的声音。

    元修一直跪着,见父亲执了家法回来,笑了声便卸甲去袍,爽快往地上一掷!

    寒冬腊月天,窗下烘着白炭,元修精赤着上身,昏暗的书房里,炭光照得男子腹背的刀疤深一道浅一道,纵横交错,在富丽的书房里显得分外狰狞。

    窗外风如涛急,恍惚间似见沙场刀光,闻马嘶风啸。

    元相国执着皮鞭,盯着那些新旧刀疤,眼底生出痛色。但见元修跪得笔直,面无惧色,反有笑意,那笑意刺了他了眼,不由扬鞭,狠狠抽下!

    啪!

    鞭起鞭落,男子背上的旧刀疤添一道血红新痕。

    元相国的手都在抖,声音沉怒:“这一鞭,替祖宗打的!要你记着,我们元家乃开国之臣,出过三位皇后五位宰相,世代忠良!”

    元相国训子之声隔着书房门窗院子,华氏听不真切,那声鞭响却如晴天炸雷,华氏揪着心喊道:“相爷!”

    啪!

    书房里又有一声鞭响,元修背上再添一道血痕。

    “这一鞭,替你祖父打的!你祖父当年赋闲在家,本不涉朝政,你可记得他是为何回的朝堂?”

    啪!

    鞭落皮rou绽,血痕盖了那些曾在边关落下的刀伤。

    “这一鞭,替你姑母打的!可还记得你姑母是为何入的宫,又是为何入的冷宫?”

    啪!

    “这一鞭,爹打的!要你记着,元家这些年所行之事皆是为何!”

    四鞭,元修一声不吭,元相国却呼哧呼哧喘气。

    “这些年来你身在边关逍遥自在,忘了家门荣辱!为父今日便打醒你!”元相国执鞭指着元修,不去看他背上鲜血淋漓。

    院外,华氏再听不得那鞭声,推开护卫便往院里进,护卫忙拦,“夫人不可!书房重地!”

    华氏厉声喝道:“让开!本宫今日非要进,如若觉得本宫私闯了相府重地,你等便拔刀杀了本宫!”

    护卫自然不敢拔刀杀她,犹豫间,华氏推开人便进了院儿,婆子丫鬟等人不敢进,只好等候在外,眼睁睁瞧着华氏推门进了书房。

    “我儿!”华氏一进书房,正瞧见元相国举着鞭子指着元修,元修背上的血痕叫她眼前一黑,稳了稳心神便扑了过去。她护住元修,仰头看向元相国,怒问,“相爷这是为何?今日修儿初回府,又是年节,何事非得动这家法?”

    “你问这逆子!”元相国未提华氏私闯书房之罪,只指着元修道。

    “儿子没错。”元修道。

    “你!”元相国气得直哆嗦,鞭子举起便落,华氏护着元修半分不让,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父亲可还记得这八字?”元修抬头问。

    元相国怔住,举起的鞭子僵在半空,元家子弟哪有不记得此八字的?

    “此乃祖宗所言,元家的家训!儿子没记错的话,其中似乎没有家门荣辱这四字。”元修望着元相国,眉宇间一派坦荡,“边关是逍遥自在,但杀敌杀得也痛快!这些年儿子不愿回来,确有图自在之心,此乃儿子不孝,父亲要罚,儿子受了!但这十年儿子不曾辱没过元家的家风,对得起家国,对得起祖宗!”

    言外之意,不遵祖训、辱没了家风之人是他这个当爹的?

    华氏也被元修此言惊住,忙从地上拾起战袍给他披上,道:“你爹在气头上,给你爹服个软不就好了,何苦挨这顿家法?你们父子俩真是跟从前一样,这么多年没见,一见面就是这等阵仗,也不瞧瞧今儿是什么日子,存心叫我过不舒坦这年。”

    父子俩闻言皆没了声儿。

    “快给你爹赔个礼!”华氏道。

    元相国看向元修,冷哼一声,怒气难消。

    元修叹了口气,“爹,姑姑之仇儿子记得,但那是先帝之过。亏欠我们元家的人是先帝,先帝已驾崩多年了。”

    先帝是已驾崩了,但步家还有人活着!

    元相国冲口便要说出此言,却见华氏自元修身后抬头,狠狠给他使了个眼色,摇了摇头。

    元相国将此话咽下去的时候,华氏将元修扶了起来,对门外道:“快备止血膏和白药!”

    元修穿好袍子提了甲胄,走到门口时脚步一停,未回身,只道:“还有一事爹忘了,先祖跟随高祖皇帝打下大兴江山,起初也是村野之人。村野匹夫未必无才,儿子倒觉得,村野出高人。”

    元修说罢便出了书房,外头小厮丫鬟皆备药去了,华氏带着婆子陪着他回屋上药去了,唯留元相国立在书房窗前,面色晦暗不明。

    *

    暮青初到盛京,新宅景致虽美,却不太习惯,幸而阁楼里有些医书。

    她中午睡不着寻医书来看时怔了怔,医书多是古卷,有几本颇为眼熟——她曾看过,在汴河行宫时。

    这宅子的布置如此费心思,果然是步惜欢的手笔,也只有他心思这般细,知道她初进新宅睡不踏实,特意在阁楼里备了医书,连她在行宫时看过哪些医书都记得。

    这一下午,府里人人有事忙。

    杨氏带着女儿们给府里的物件登记造册,两个小姑娘乃双胎,眉眼一样,性情倒不同,jiejie崔灵娴静可人些,meimei崔秀木讷忠厚些。两个小姑娘已八岁,到了避嫌的年纪,暮青有亲兵服侍,杨氏便让崔灵崔秀在厨房帮忙,府里旁的地儿不许乱走。

    韩其初与崔远在后院亭中谈策论道,韩其初年长崔远十岁,一路上崔远对韩其初之才颇为心服,拜其做了老师。

    刘黑子和石大海拿着杨氏给的采买单子去了街上,两人初到盛京不识路,月杀本该陪着,却只指了路,美其名曰锻炼,其实只是亲兵长大人不想当跑腿的。

    于是,不想跑腿的亲兵长当了一下午的站岗的,暮青在阁楼里看了一下午的书,元修来时,晚霞正浓,红了湖天林雪。风从湖心拂来,阁楼下立着的男子鲜衣甲胄,衣袂沾了院中雪。

    暮青自阁楼上望了眼,眉头蹙紧,出来时问:“你受伤了?”

    好浓的止血膏和白药味儿!

    元修笑叹一声,“什么鼻子!”

    “别岔开话,你爹打的?”暮青一眼就看穿了元修的意图。

    “没事!跟老爷子因家事吵了几句,只挨了四鞭,伤是不重,跟军棍比起来不过挠痒痒!”元修朗声笑道,他的伤确实不碍事,只是娘大惊小怪,恨不能把府里的药全抹在他身上,不然哪来这么重的药味儿!

    暮青听闻是家事,自知不便问,又见元修面色自然,不见煞白之色,瞧着确实伤得不重,这才点了点头。

    两人出了后园,见赵良义等人没来,便知元修先到了她这儿。

    “时辰尚早,我先来了你这儿,带你去我那府上瞧瞧,认个路。”元修道。

    暮青应了,与元修一起出了门去。

    宫宴亲兵不得入内,需得在宫外等,暮青出府时便只带了月杀。

    镇军侯府在王公府邸扎堆的东街上,七进大宅,比之暮青这四品左将军的三进精致小府,侯府未挂匾额也显出几分气势来,几名武将立在门口,一眼望去,更显威重。

    赵良义等人嘻嘻哈哈跟元修见了礼,武将心粗,未闻出元修身上的药味儿来,几人上了战马,同往宫中去。

    刚驰出半条街去便见前头一府门里赶出两辆华车来,府门前管家小厮等一堆人候着,有十二美姬欢声笑语地从府里出来,捧着熏炉的,抱着琵琶的,锦筝玉笙,云鬓彩裳。那彩裳乃夏裙,寒冬腊月,薄纱难蔽体,众美姬纤纤细步迤逦而行,一幅靡靡之景。

    西北军武将常年在边关,未见过盛京子弟行事之风,人人坐在战马上,眼神发直,张嘴吃风。

    赵良义问:“这也是要往宫中去?”

    东街到宫门策马而行也就一刻钟,马车行的慢,一路也就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的路也需这阵仗?

    “盛京子弟风气如此。”元修淡淡瞧了那匾额一眼,道,“我们速速过去。”

    暮青见元修神色有异,便也瞧了那匾额一眼,黄梨为匾,蟠螭为纹,镶珠嵌翠,金漆为字,一块匾额便极尽华奢之能事,匾上书着四字——恒亲王府!

    恒亲王?

    暮青目光顿见复杂。

    大兴当今的亲王只有两人,乃当年先帝时期的皇子——五王爷和六王爷。

    两位亲王,五王体弱缠绵病榻,六王庸懦沉迷酒色,瞧这王府门前的华车美姬,恒亲王应是六王了。

    六王……乃步惜欢的生父。

    古来帝王登基,其父皆为太上皇,恒王却仍是亲王,地位尴尬,骄奢yin逸,怪不得元修要避着。

    但既回了京,这些王公贵胄便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此时不见宫宴上也要见,暮青倒想瞧瞧恒亲王。

    正想着,一行人刚刚打马过府门,便见两名华服男子一前一后出了府来。

    双方在王府门前撞了个正着,那两名华服男子眼神一亮,前头的男子笑道:“侯爷?”

    暮青端坐马背,见那男子紫冠玉面,墨狐大氅,眼下微青,一副沉迷酒色之态。其眉眼与步惜欢果真有着三分相似,笑起来眼角已生鱼尾纹,应是四旬年纪,瞧着却不过而立之年,保养甚佳。

    元修无奈,只得下了马来,抱拳道:“多年不见,王爷可安好?”

    “托侯爷的福,本王年年安好。”恒王笑道。

    “年节时都说出门见喜,今儿一出门便见着了侯爷,想必父王来年定有大喜之事。”恒王身后的华服男子道。

    那男子亦是紫冠玉面,松墨狐裘,眉眼更像恒王些,瞧年纪应比步惜欢小些。今夜宫宴大宴王公百官,恒亲王既带着此人入宫,想必是嫡子。

    “修从军时,世子不过总角之年,今已弱冠,想想时日真是过得颇快。”元修笑道,眉目疏朗,语气却有些疏离。

    步惜尘笑了声道:“侯爷多年未回盛京,今日相见不若弃马上车,路上相谈?”

    步惜尘看了那华车一眼,便有美姬伏跪去车旁,匍匐静候。

    门前雪未扫,那美姬穿着薄衣伏在雪里,玉背柳腰,柔颈赛雪,不胜娇柔。

    元修看了那美姬一眼,笑意又淡了些,道:“战马骑惯了,乘不得车,恐怕要辜负世子美意了。”

    “我倒忘了,侯爷乃英雄神将,杀敌不怕,踏这美人背怕是不忍。”步惜尘瞥了那美姬一眼,美姬便自雪里起身,搬来只花梨轿凳。

    轿凳放妥,元修却未瞧,只道:“世子误会了,本侯确是乘不得车。”

    “哦?何以乘不得?”

    “晕车!”

    “……”

    步惜尘愣时,元修长笑一声,跃身上了战马,马上抱拳道:“王爷与世子慢行,本侯先行一步,宫宴再叙!”

    说罢,扬鞭策马,马队踏雪驰过王府门前,风捎着雪沫子扑了步惜尘一身,恒王呛了口雪,咳嗽了两声,步惜尘眯着眼望着元修远去的背影,背衬晚霞,眉宇阴郁。

    恒王咳罢,自行上了前头的华车。那美姬又伏跪去雪里,长街上起了风,晚霞照着那美姬半埋在雪里的双手,越发显得红通通。

    待马蹄声听不见了,步惜尘面色阴沉的来到车旁,上车时靴尖在那美人背上狠狠一碾,那美姬十指抠进雪里,却一声不敢吭。

    “走吧!”待步惜尘的声音自华车里传来,小厮去了前头告诉车夫一声,马车才缓缓前行。

    两辆华车,车篷缀着玉铃,车一行,铃铛清脆,车里渐起琴笙乐鸣,向着宫中行去。

    *

    暮青一路都在想恒王父子,那些帝王骄奢yin逸的传闻她未在步惜欢身上见到,反倒觉得安在恒王父子身上颇为贴合。

    当年步惜欢六岁进宫,恒王可曾护过他,这些年可曾尽过心?

    步惜尘册了恒王府的世子,与步惜欢兄弟情分如何?

    恒王妃又是何人?

    一路这么想着,到了宫门时天色已暗,暮青下了马来,将战马交给月杀,便随元修一同进了宫去。

    宫宴在文渊殿上,席开两面,一面数排,两面首列席位安排的都是王公九卿、一品重臣,另有五胡使节团的官员,元修等西北军将领今日还朝受封,乃有功之臣,也安排在了首列。

    依官品,暮青坐于首列之末,挨着赵良义等西北军将领。

    人还没来齐,等人颇为无聊,赵良人等人面有不耐之色,暮青却不觉得无聊,这等人多聚会的场所是她求之不得的,她对在这等场所观察人的兴趣仅次于验尸。

    朝臣们相互寒暄,神态举止泄露的秘密太多,谁与谁是至交,谁与谁是虚与委蛇,谁对谁有敌意,只需放眼一望便清清楚楚。

    暮青观察得仔细,天色黑了下来时,殿上百官已到的差不多了,没来的除了五胡使节团,还有首排一席空着。

    那席上不知何人,如此晚了还不来。

    正想着,忽听殿外宫人一声唱报!

    “瑾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