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唐李承明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应燕王

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应燕王

    王蜀明咬了咬牙,凑上前去,附在赵杰耳边低低地说了几句话。

    “岂有此理!”赵杰还没有听完就一把抓紧了长刀大吼起来:“我们河北健儿怎么能向手下败将投降呢?”

    “赵将军。”王蜀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着声音说道:“俗话说的好,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又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赵将军,您自己也说,再这样下去,只怕不需他们来打,到时候我们的兄弟们就会一个个难受得忍不住乖乖走出去投降了为了避免无谓的死伤,我们应当忍辱负重”

    听着王蜀明近乎哀求的话,赵杰在岗台内踱来踱去,一时拿不定主意。他转头扫视了一眼身边众武士,只见一个个伤的伤、倒得倒、爬的爬,拖着残肢断臂,一副惊弓之鸟的摸样,也确实是不能再挺下去了。

    “唉!”赵杰深深叹了一口气,“当啷”一声,抛下手中的长刀,一屁股坐倒在地板上,摆了摆手:“罢了!罢了!传令下去,让兄弟们投降吧!”

    李世绩不但接受了赵杰的投降,而且还厚言抚慰,让他继续统领他残余的部下。

    赵杰感激流涕,向李世绩交待说王小胡的主力一定藏在涂山,并表示愿意带大军去涂山围捕王小胡。

    李世绩表示信任,当即拜为赵杰统军大将,使其率部众为先锋,赶望涂山。

    “大总管,赵杰势穷来降,必不可靠,又轻易交待出王小胡主力的去向,必定有诈。”等赵杰离开以后王质说道。

    “是我万一赵杰将我们引入险境,后果实是不堪设想。”许永德也说。

    “诸位不用多言,我自有主张。”李世绩说完,命令身边的传令兵去召集众将,准备发兵涂山。

    李承明再与薛万彻商议以后,决定派谢叔方率一万人出潼关,往华州去接应李艺。

    谢叔方带人出关的第二天就在一片山林相夹的狭窄谷地上,遇上了李艺的天节军,他们一路退来几乎抢光了沿途所有的村落。即使是这样也还是有大部分人饿的饥肠辘辘。

    再与李艺做过简短的商议以后,谢叔方迅速抢占了旁边山头的制高点,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地平线处有滚滚的烟尘,烟尘中似乎飘扬着一面看不清字迹的旗帜——也可能没有,谁知道。他带着一点紧张与认命交织的心情期待着那个时刻,心跳越来越快。

    烟尘越来越近,极目而望,已经可以勉强分辨旗帜上烫金的“李”字。一名校尉跑上山头:“谢将军!列阵吧!敌军来得快,附近没有险要,再不列阵就来不及啦!”

    谢叔方点点头,下了列阵的命令。

    战鼓声咚咚响起,平原上缓缓开来望不到边的士兵。盔明甲亮,在初秋的朝阳中泛着光芒。当先是步兵,推着突出利刃的盾车,手挺长矛,身着重铠。接着是弩兵,轻甲软装。最后是一列骑兵,人和马身上都披着缀满铁鳞的皮甲。这些部队以及他们手中的兵器、拖拉的奇怪机械一起,构筑了一种可怕想象,令人牙酸。谢叔方部出现了小小的sao动。

    “咱们的队伍没有骑兵。”一名校尉担忧地低声说道,“盔甲也不如他们。怕是”他又摇摇头。

    “不要紧,我们有燕王的骑兵。”谢叔方道。

    李道宗军的步兵从盾车上卸下盾牌,在阵前拼起一道用人和盾组成的墙,骑兵列成一支支纵向短列排布在步兵之后,中间留下的小片空地则被弩兵所占据。随着一声号令,这个庞大的阵势缓慢地、呈整体地向前移动,谢叔方军握紧手中的刀枪,两军越来越近,天地间凝结着一种可怕的沉默。

    “他们大概要放箭了弩手在拉弦他们抬弓了快躲箭!”

    随着喊声,一阵密集的箭雨破空而至,谢叔方军纷纷举起手中的盾牌遮住头,这个方阵眨眼间似乎突然盖上了一层盖子。盖子下的士兵们等待着,似乎过了很久,“咄”的一声,第一支箭钉在木盾上,穿过半寸,力尽。接着,就响起一阵暴雨打荷叶一样密集的撞击声。

    谢叔方从盾牌的缝隙里偷眼一瞧,对面李道宗军的步兵已经挺起矛,加快了行进速度,骑兵也从步兵结阵的缝隙里纵马而出,列成一字形,然后在转瞬间就加快速度变成了冲锋。谢叔方把盾牌一扔,拔剑高呼:“狭路相逢,勇着胜,弟兄们冲吧!”

    他的部下纷纷甩掉盾牌喊叫着冲杀过去,和突击而来的骑兵激烈地碰撞在一起,广袤的战场顿时变成了修罗地。在骑兵之后,步兵端平了矛,迈着整齐划一的步子缓缓压上。

    以众击寡,这几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谢叔方和他的部下们浑身浴血,死命维持着不让对方骑兵在中央突破,一旦被突破,迎接他们的将是围歼和覆灭。

    这时候在谢叔方背后的山坡上悄然冒起一面旗帜,在猎猎长风中舒卷不已,接着是数不清的枪尖,然后是以两千重装铁骑为前锋的天节军骑兵。

    天节军骑兵们缓步而前,随着鼓点慢慢进军,鼓点渐趋急促,马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始终保持着完整的阵型。

    他们呼啸着,呐喊着,绕过正在激战的双方,向李道宗军的背后的步卒冲去。罗寿一马当先,马队一字排开,瞬间就加到了最大速度迅速向李道宗的后军淹过去,踢起的尘土有如黄龙飞舞一般,一个个骑兵就是昂扬的龙头,长刀挥舞,那就是闪着死亡之光的龙牙了。

    转眼间李艺的铁骑便与李道宗的后军碰在一起,顿时,兵刃撞击声、惨叫声、坠马声、喊杀声响彻大地。

    自古以来,步兵对骑兵总是有一些劣势的。但也并不是没有对付骑兵的方法,只要把步兵列出足够的纵深,一层层地吸收骑兵的冲击力,总有把骑兵陷住的时候。可是李道宗现在没有时间往后看,只能在心里祈祷后军主将李君羡能够明白这一点。

    谢叔方挥槊刺下一名敌军骑卒来,高声道:“燕王已经抄了他们的后路,我军必胜,兄弟们上报太子就在今日,杀!”

    两面夹击,李道宗军很快便支持不住了,李道宗连忙指挥部下向后退却,向李靖方向靠拢。

    说起来也不是李道宗大意,因为他还不知道窦轨已经兵败,也就不会想到李承明能派人出潼关来接应李艺。

    远处传来军号声,接着响起了隆隆的战鼓声。夕阳西下,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出现一列黑点,李靖的大军正朝这里开来。渐渐近了,整齐的步子踏在大地上,谢叔方等感到脚下的土地都随着对方的行进在微微颤动。谢叔方转身,正在追杀敌人的部下们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恐惧神色。

    尉迟恭和程知节各率一队骑卒,从两侧飞驰而出,直冲向正在追杀李道宗军的天节骑兵。

    谢叔方有心带部下后撤,可是李艺的骑兵还在和李道宗的后军纠缠在一起,一时间无法脱离战团。他要是先撤了,恐怕李艺的骑兵就会被二李合围吃掉。

    就在这时,本来快要沉下去的太阳忽然间又明亮起来,如同拂晓时升起了红日。

    正在交战的士卒们觉得稀奇,甚至顾不上厮杀,纷纷抬头望去。

    “你看你看,太阳好像又变大了!”李靖军阵中的一名步卒指着太阳道。

    “不是,是变亮了,该不是太阳朝咱们走得近了吧?”另一个步卒说。

    与此同时长安城中的百姓和大臣们也在围攻这一奇景。

    太史令傅亦走出府门望着西边的天空发呆。

    “傅大人,这是怎么了?”傅亦的邻居国子监博士张解站在他身边问道。

    “这叫日重光!看见了吗?那个小太阳底下又出了个大太阳,那大太阳就是真阳。瞅着吧,一会儿就把小太阳吃掉了!”傅亦答。

    又有几个路人围过来说:“这日重光我们怎么从来没见过呀?”

    傅亦晃了晃脑袋,说道:“你们当然见不到啦,这太阳吞少阳的事,五百年才出现一次哪!太阳是什么?就是皇帝陛下呀!圣人不是说过嘛:“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是新皇帝登基的先兆哇!”

    人们发出一片惊嘘声,再抬头时,只见天上两个太阳半叠在一起,接缝处划出一条圆弧形的黑线。

    那黑线渐渐移动,约有一刻工夫才消失,又圆又大的红日落下山去,天一下子暗了下来。

    长孙无忌匆匆找到房玄龄和杜如晦,问道:“刚才那一景你看到没有?”

    “看到了,怎么回事?”房玄龄道

    杜如晦道:“这在卦书上叫做‘子午相包’。子是帝座,午是端门,子包午,水火既济,一阳骤升,天要降下大贵人。今天又是庚子日,阳气特盛,应该是太子登基之兆。”

    长孙无忌点头道:“我以前从来不相信什么天人感应之类的事,今天看来这种事情是真的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