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国家崛起在线阅读 - 第七十五章 燃烧的半岛(7)

第七十五章 燃烧的半岛(7)

    4月6日上午8点20分,第二批登陆部队到达了。这批部队包括第3山地师、第12山地师一部,另外还有20辆三号坦克及一些其他重装备。

    这些部队抵步后,弗尔施泰因中将立即兵分三路出击。

    命令如下:

    1、第3山地师从雅尔塔出发,向北面的阿鲁斯塔推进并占领该地,陆战部队的坦克1连将协助作战;

    2、第12山地师的第159团也从雅尔塔出发,沿着雅贝公路向浩莲巴列卡镇推进并占领该地,从而切断雅贝公路;

    3、第1陆战师从赫其那村出发,向西面的塞瓦斯托波尔推进;

    4、第4伞兵师分别驻守别列戈沃和雅尔达地区;

    5、第7伞兵师担任预备队。

    下达进攻命令后不久,弗尔施泰因中将又下令在科兹沃村附近修建野战机场。

    为了解除克里木半岛南部的严重威胁,从而避免腹背受敌,S军克里木方面军决定调第44集团军南下反击,不过这样一来北部就只剩下第51集团军在防守,兵力显得较为单薄,于是又向上级请求支援。

    双方都在积极调兵遣将。斯大林也一直关注着克里木半岛的战事,增兵也是势在必行。很快,第47集团军就接到了驰援的命令。

    由于此前S军第44集团军的第84步兵军经过连场激战后,其麾下的第352步兵师实际上只剩下3000余人,第112、265步兵师也损失颇大,这些部队都急需休整和补充,所以第44集团军可以投入战斗的只有第32步兵军、第21骑兵军和第29、30、109独立坦克旅,为了加强攻击力量,克里木方面军又把第16、17水兵旅和第108边防师这几支部队划入第44集团军的建制。

    不过,由于S军第44集团军的主力位置较远,所以直到4月8日才投入战斗。而D军各部在这2天的时间里逐步推进,继续向阿鲁斯塔和塞瓦斯托波尔逼近。

    塞瓦斯托波尔是克里木半岛最大的城市,同时塞瓦斯托波尔港也是半岛最大的军港,所以防御力量极为雄厚,海陆空三军在此都有驻军,加上内务部的部队,城内总兵力有约6万余人,再加上经过多年的构筑,有着完善的城防工事,完全就是一个堡垒城市。以D军登陆部队这样的实力,根本无法攻克它。

    实际上弗尔施泰因中将也没有计划要攻占这样一个城市,而且这也不是他的任务。让第1陆战师向塞瓦斯托波尔推进只不过是牵制性的行动,同时也是防备S军从这个方向反扑。

    果然,第1陆战师才推进到赫其那村以西约5公里处时,就遭到S军第16、17水兵旅和第108边防师的猛烈反击,使得该师不得不暂时转入防御,与S军形成对峙。

    S军的水兵旅其实算得上是精锐部队。大战爆发后,S联陆军急速扩张,许多边防部队和民兵被编入正规军,使得整体战斗力略有下降。但是水兵无论是在编制、人员选拔和训练都一直保留着战前的水平,加上S联海军司令库兹佐夫对战备始终抓得比较紧,思想工作做得也很到位,所以,实际上水兵部队的战斗力比普通的步兵部队明显还要强一些。

    第1陆战师首次遇到了劲敌。

    相比之下,第159山地团的行动还是较为顺利的,S军在这一带只有不多的边防部队,该团在占领浩莲巴列卡镇后,随即转入防御。

    在D军的三路进攻部队中,只有第3山地师前进最远。在击溃敌第352步兵师这支主力后,在第3山地师的前面就只有第107边防师和第194民兵师这两支二流部队在阻挡,经过连场激战,第3山地师还是整整推进了25公里,距离阿鲁斯塔不过仅6公里。

    不过到了4月9日,S军主力第346步兵师和第29独立坦克旅也已赶到,加上原有的防御兵力,此时在阿鲁斯塔一带就有5个师旅的兵力。

    面对这样的兵力,D军第3山地师实在无法继续前进了,不得不暂时停止攻击。

    其实从4月9日下午起,D军各部就都停止了进攻,而S军的反击却越来越凶猛。特别是在浩莲巴列卡镇,S军集中了第32步兵军和第30、109独立坦克旅猛攻第159山地团的阵地,仅2个小时,外围阵地全部失守。

    S军的行动令D军陷入了被动。

    眼见情势危急,弗尔施泰因中将赶紧调第7伞兵师支援第159山地团,经过一夜的激战,也只是堪堪守住浩莲巴列卡镇,外围阵地依然在S军的手里。

    一时间谁都奈何不了对方,可又不能后退一步,唯有继续死磕。

    4月10日上午,D军第三批登陆部队抵达,这批部队包括第18山地师和第12山地师主力,重武器方面有25辆三号坦克和36门105MM榴弹炮。

    另外,‘科兹沃’野战机场也已投入使用,这极大提高了D军的补给能力。

    实力大增后,弗尔施泰因中将调整了部署,由第12山地师防守浩莲巴列卡镇,第18山地师作为主攻部队,将向北深入克里木山区,在到达6号公路后,再转向东面,与第3山地师一起夹击阿鲁斯塔。

    第7伞兵师依然担任预备队。

    D军能否尽快破解困局,现在主要看第18山地师的行动是否顺利了。

    6号公路指的是横穿克里木山区里的一条不起眼的山路,连接阿鲁斯塔和贝克奇撒莱。由于公路多在山谷里穿过,所以崩塌、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如果是在雨季,这条公路基本是不能通行的,即便正常情况下也仅能勉强让一辆汽车通过,且不少地段坡度很大,汽车在空载的情况下通行都费劲,所以实际上极少有汽车走这条路,路上看到的行人多数是骑马甚至是步行,偶尔也有牛车或马车在缓慢地前行。

    第18山地师师长基兴西腾巴赫少将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在11日12:00前到达指定位置,虽然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直线距离只有25公里,可是该师前进的方向全部是一个挨着一个的高地,且侦查得知,S军也正在积极布防,每一分钟都不能再耽搁了。

    大部队行动不方便,而且调集也需要时间,为了抢时间,基兴西腾巴赫少将下令由师直属侦察营和工兵营组成‘贝尔格曼恩’战斗群,作为该师的先头部队率先出发,并由侦察营营长贝尔格曼恩少校统一指挥。

    作为侦察营长,贝尔格曼恩少校知道要完成此次任务就应尽量避免与敌纠缠,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战斗群全体除了携带武器弹药和1天的口粮外,其余物资全部留在了驻地,全员轻装前进。

    勒斯因上士率领一个尖刀班走在队伍的最前方,在他身后约300米处,‘贝尔格曼恩’战斗群千余名官兵正紧随其后。

    穿插渗透最需要保持安静,理论上一切交流尽可能通过手语完成。不过尖刀班与主力距离较远,加上天黑,所以向后传递信息只能靠通信兵用蒙着红布的手电发送摩斯码完成,而为了避免被发现,主力不做回应。只有在必要的时候,主力才会派出通信兵给尖刀班传达命令。

    虽然这种联系方式较为落后,但是‘贝尔格曼恩’战斗群却凭借良好的军事素养,依然有惊无险地绕过了S军的数个防御阵地。

    4月11日天亮前,‘贝尔格曼恩’战斗群已顺利穿插到位。

    可是第18山地师主力却没有跟上来。

    原来,虽然师主力出发时间仅仅比‘贝尔格曼恩’战斗群晚了2个小时,但是这时S军第270步兵师已经基本部署到位,加上有第109、55边防师的余部配合防守,使得D军精锐的第18山地师居然被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