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生姜双平
第一章先生姜双平 公元1636年,农历乙亥猪年,明毅宗崇祯九年,清太宗崇德元年。一个名为凌琳的现代‘女’生的灵魂,到达这个风云四起的年代整整23年。 23年里她从一个不知愁苦的部落公主,变成形同质子的恩养深宫中的‘蒙’古格格,再到如今众人羡慕的夫妻恩爱儿‘女’双全的亲王福晋。 23年,好像就像23天一样短暂,甚至前世的种种还在眼前。23年,又像230年一样的漫长,有太多的东西还没有来得及去做。 而过去的一年对(这个新生的朝代来说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一年。大金汗国终于向着大清帝国的转变迈出了最重要的那一步——改元建制。 ‘女’真改满洲,国号改金为清,太宗皇帝皇太极分封群臣,满洲有封号贝勒以上爵位十人,‘蒙’古有封号贝勒以上爵位十四人,汉人王爵三人。正是在这样一种欢天喜地的情况下,那个多年来似乎被皇太极遗忘了的邻居朝鲜却是毫不犹豫的一头冷水浇了上来,这些年来,八旗南侵西征,一时却是无暇东顾。原本当年被阿敏屠平壤给杀怕了的朝鲜又变的蠢蠢****起来。他们拒不参拜新帝,拒不接见使臣。话说新官上任还有三把火,这新帝登基,需要的也许就是三把刀了。 五月,第一把刀被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砍向了喜峰口,十二月这第二把刀却是由皇太极亲自掌控,刀锋闪闪,一路向东。 以前小‘玉’儿看到说什么到了冬季就刀剑入库修生养息,很多人因为冬季的来临于是就有了喘息的机会第二年再反败为胜云云,可是在这所谓苦寒之地中走出来的八旗,从来都是不管这老天如何,只要还能上马,就能出兵。 小‘玉’儿一边给这多尔衮整理着出征要带的衣物,一边感慨:“这还是皇上上尊号之后的第一个年呢,看样子是过不了安生年了。” 多尔衮照例在照顾他的金盔宝刀,闻言却是放下手上的活计:“上了尊号,皇上的心思就不一样了,以前还放任朝鲜在那边说一套做一套,但是如今正式称了皇帝,就是和大明不死不休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正好他们自己给了我们这次东征的借口。这个隐患就一次拔除了吧。” “若是当年阿敏没有出尔反尔的屠平壤,也许朝鲜还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小‘玉’儿摇头叹息着。多尔衮却笑道:“你什么时候开始也斤斤计较这些如果来了?” 小‘玉’儿失笑,不再言语。 “这次我和多铎都要出征,十二哥却是换防去了旅顺,十五弟妹新为人母,多有不便,十二嫂的情况也不太轻松。博敦和东莪都懂事,京里你恐怕还得多担待一些。” 小‘玉’儿把手上的活计也停了下来:“说的什么话,这些年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多尔衮看着小‘玉’儿毫无芥蒂的样子心中却是涌现出说不出来的滋味:“这些年,难为你了。” 小‘玉’儿笑:“怎么突然感慨起来了?尚未放马南山,你倒多愁善感起来了。若是将来征战更为频繁的话,你不是要更内疚了?” 多尔衮拉过小‘玉’儿的手紧紧握着,却不再说些什么了。 崇德元年十二月,凛冽寒风中,旌旗招展,皇太极上尊号后的第一次亲征开始了。 小‘玉’儿却没有时间去看盛大的出征仪式,因为她要见见博敦和傅勒赫的武学师傅。 不是别人,却是当年随着孔有德降清的姜双平。 “我记得,你说你父亲是南少林的俗家弟子?”小‘玉’儿觉得甚是有趣的看着姜双平。在前世看各种武侠小说中,这少林寺总是一种很神秘和神圣的存在,似乎随便一个扫地僧都是绝顶高手。而这俗家弟子,小‘玉’儿的印象里倒是也有几个,诸如洪熙官之类,却是和反清复明的组织息息相关。如今自己身为满清亲贵,却要自己的儿子学这南少林的功夫,当真有趣。小‘玉’儿又想起来,巴特尔的功夫似乎是学自一个南人道士,搞不好和武当还有个牵扯呢,那自己身边岂不是少林武当都全了? 来这个世界几十年,接触的都是这宫闺之人,突然间发现原来还能和这武林人士有所联系,觉得很是有趣。 姜双平虽然坐着,却总觉得浑身的不对劲。主位上的主位睿亲王福晋他还记得,当初一见面就开口向孔有德要人,在他看来有些无理骄横,偏偏汉学极为出‘色’的‘女’人。听到小‘玉’儿开口,却没想到她还记得自己,倒是连忙起身拱手:“是,福晋好记‘性’,草民的父亲当初的确曾在南少林习武。” “草民?”小‘玉’儿却是被他的自称吸引了兴趣,“你随着恭顺王爷而来,却还是不愿意为我大清为官吗?”若是他现在就存着大明就是正统清朝是蛮夷的话,小‘玉’儿倒是尊重他的想法,但是却不愿意把博敦‘交’给他去培养了。只是用他做博敦和傅勒赫的武学师傅,是多尔衮和阿济格两个人一起拟定的,总不能把一个心存二志的人给选了上来吧? 而这恭顺王不是别人,正是孔有德。皇太极大封王爵的时候,有三个汉人也得到了王爵,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 姜双平却只是抱拳:“非草民不愿,而是当年和父亲有约定,永不为官。草民当初跟着王爷,是因为王爷对草民有恩,草民希望能在这‘乱’世之中,用我一身武艺保他安全,并不拿朝廷俸禄。如今跟着王爷来到大清,王爷身边如今人才济济,草民作用甚微,所以睿亲王前来索要草民时,王爷马上就答应了。” 小‘玉’儿却是一愣,当初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小‘玉’儿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军人的气质,以为他是经历过血与火的军人,没想到他身上居然还是如此重的江湖习‘性’。 “永不为官。”小‘玉’儿轻声的复述了一遍,却对这姜双平有了更大的好感来。想当初他与父亲立誓,必然是说永不做大明的官,若是遇上一个懂变通的,如今这在大清为官和大明自然是不一样的,但是他却没有玩这文字游戏,永不为官不过四个字,却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真正有机会还能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的。一个重信守诺的人,的确是让人觉得可靠安心的人。 小‘玉’儿更是有些意外的却是他的言外之意,他和孔有德有了间隙? 当初她看上了姜双平想要跟孔有德讨要,结果孔有德却是一口回绝还脸‘色’颇为难看,没想到这次却是孔有德迅速的答应了。小‘玉’儿不知道却是孔有德主动向多尔衮推荐了姜双平。虽然知道孔有德有自己的考量,但是姜双平多多少少有些心有不甘。 看到姜双平的看上去颇为尴尬,小‘玉’儿倒是转换了话题:“我听说这南拳北‘腿’,天下武林皆出少林,对少林寺很是仰慕。不过有个问题却很是好奇,不知姜先生可能解‘惑’?听闻这北少林在五月嵩山之上,只是这南少林在何处,却不甚清楚,只听说在闽中,一说在福清,二说在泉州,不知姜先生在何处习武?”小‘玉’儿知道这南少林却是正好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就是南少林。因为康熙年间南少林被一把火烧毁山‘门’所以在现代鉴定遗址相当困难,变成了千古难解之谜。 听到小‘玉’儿口称先生,姜双平连忙起身,小‘玉’儿也不敢多说,怕姜双平以为自己对北少林更为推崇怠慢他南少林,其实却是小‘玉’儿多心了,这武学正宗历来都是以北少林为主,南少林的名字是伴随着天地会和洪‘门’,在有清一代都致力于反清复明才日渐显赫的。只是这会天地会和洪‘门’都没有创立,大明依然健在,南少林在闽中以外的地方不显山‘露’水才是正常的。 姜双平惊讶小‘玉’儿对少林寺的了解,却连忙回道:“这南少林和中州北少林不一样,并非专指一地。” “难道南少林是多处统称?” “正是。”姜双平拱手,“唐初嵩山少林寺派救唐王的十三棍僧中的智空大师前来闽中兴建分寺,不止福清和泉州,莆田等地皆建有少林寺。家严所拜之人,却是泉州少林的武僧。” 小‘玉’儿恍然,怪不得后世各地都自称自己是正统南少林,敢情原来其实大家都只是分支之一啊。 “谢先生解‘惑’,不过另外有件事想问先生。” “福晋称草民之名就行,先生之称实不敢当。” “听说先生字子成,唤你子成可好?”小‘玉’儿称先生其实倒没姜双平想的那么复杂,只是现代人这先生小姐叫惯了,姜双平又没有官职,称字似乎太亲近了,所以才索‘性’称为先生,倒是让姜双平觉得很是尴尬。 这称呼的事暂放一边,小‘玉’儿却是有个问题从几年前第一次见到姜双平就想问了:“子成言行之间让人觉得分外有‘精’神,莫非少林弟子都如子成一般的站如松,坐如钟?”。